当前时间
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文化> 爱生活·爱读书
爱生活·爱读书
"爱祖国?爱生活?爱读书"参赛作品08--《白鹿原》中的朱先生

《白鹿原》中的朱先生

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一些有意义而且有意思的活动,几年下来些形成了一些模式,如爱祖国、爱生活、爱美食的活动;爱祖国、爱生活、爱摄影的活动。很感谢公司领导杨总,在百忙之中,还为我们员工组织这些活动,让我们在工作中不要忘记观察美好的生活,不要忘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懂得欣赏,懂得感恩。

今年的主题是爱祖国、爱生活、爱读书。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已经是1125日了。隆冬不到腊月,北京进入六十一年来最冷的冬天(有待考证)中最冷的一天(目前已知的)。想想还蛮有意义的,外面刮着风,天寒地冻,我在家里吹着空调,思索这一年来都看了那些书?总结一下,我今年很不争气,回头看看身后的书架,数了数今年看过的书。这些”架上哲人”不免有些命运相同:钱穆的《国史大纲》没看完就被供奉起来;辜鸿铭的《论中国人的精神》还在写字台上半摊着等着我。看完的书基本都是如《日出》、《果壳中的宇宙》等不着调的、似懂非懂得书籍。

哎!蹙眉、闭暇、思索。。。几个过去读过的书中的人物,在脑中有浮现了出来。对,就写他—-朱先生,关中大儒,我一直敬佩的偶像。朱先生这个人物是陈忠实先生小说《白鹿原》中的一个人物。在《白鹿原》这部小说中,白鹿是贯穿始终的精灵,它不仅仅是祥瑞的化身,更是人神一体的精灵,神性仅是其外壳,内核则是人性中的善良与正义。无疑,陈忠实先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白鹿所代表的美好、希望与兴盛融为一种无形的精神。我一直认为朱先生是书中所说的白鹿。(有的人认为是白嘉轩的三女儿白玲)。但不管怎么说朱先生在《白鹿原》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,这部小说我至今看了不下5遍。前些年,某嫖娼导演将这部小说搬上了荧幕,我是这部小说的忠粉,特地花了50大元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,在忍受导演夫人(当时还不是)各种挑逗和卖弄后,发现这部电影竟然把朱先生这个人物角色给删除了。真是,是可忍孰不可忍,观影后,我立刻画了几个圈圈诅咒一下这个电影导演,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,借用了某夏威夷吉他大师话来评价“nativetoo young too simple ”。

题目扯远了,还是说一下我敬佩的朱先生吧。作为清末最后的举人和大儒,朱先生和白鹿在神性上是一脉相通的。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言人,朱先生自身就带有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的美德,作为白鹿原上唯一的举人,他有职责开办白鹿原上第一所书院--白鹿书院,聘请徐秀才传道授业,并保持桃李不言的谦和;作为关中大儒,他做到了文化传承,他撰写县志不虚美,不隐恶;作为道德模范,朱先生用大仁大义去感化教育,动乱中的民众,让白嘉轩蒙上耕读人家的牌匾后,带领乡党们,杜绝烟毒。在我看来陈忠实创笔下的朱先生的身上就带有一种圣人的风度,几乎完美。他,博学多才,深明大义,他,清高儒雅;一身正气;他国忧民,洞察时世,对内战时,他亲自涉险解决清末代表方巡抚和革命地方武装张总督冲突,挽救黎民,免遭水火涂炭。对待外国侵略,他知道鹿兆海去抗击日本侵略者时,给鹿兆海师长写下了“砥柱人间是此峰”的条幅,给鹿兆海写下了“白鹿精魂”的横幅,并咬破中指,按上血印。还吟诵: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捷报勿忘告先生哦!”。在出门相送鹿兆海时,朱先生冷冷地说:“回来时给我带一样念物:一撮倭寇的毛发,要你亲手打死的倭寇一撮毛发。”当知道了鹿兆海战死后,朱先生执意为他的学子守灵。当安排了鹿兆海的葬礼后,朱先生决定投笔从戎,与其余的几位老先生发表了抗击倭寇的宣言,第二天出版的《三秦日报》的头版显著位置上刊登了《白鹿原八君子抗战宣言》。当他知道鹿兆海是内战而死时,朱先生悲哀地仰起头来:“天哪!天哪!......我再也不问你啥了,我听够了!我明天早晨就回我的白鹿原,我等着倭寇把我杀死好了......”;在生活中,他熟读《易经》,能卜会卦,从未有失,帮助邻里,寻牛找鸭。他具有历史目光,又具有哲人思维, 国共合作破裂后,被家人从国民党手中营救出的共产党鹿兆鹏,请朱先生卜算一下国共两党未来的结局如何?朱先生说:“我观‘三民主义’和‘共产主义’大同小异,一家主张‘天下为公’,一家主张‘天下为共’,既然两家都以救国扶民为宗旨,合起来不就是‘天下为公共’吗?为啥合不到一块反倒弄得自相戕杀?公字和共字之争不过是想独立字典,卖荞面和卖饸饹的争斗也无非是为独占集市!既如此,我就不太注重‘结局’了……;朱先生不仅是历史的观察者,同时也是历史的评定者,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,“仁义”是做人的根本。朱先生就是恪守着“仁义”的原则,践行着仁义的内蕴。他给自己的孩子起名为“怀仁”、“怀义”,意味着将仁义代代流传下去 ,充分表现了儒家的道德观、社会观和人生观。

但是,陈忠实先生并没有把朱先生过于神话,朱先生急了也是骂人的。比如,在县志编纂工作已接近尾声,但经费的拮据使朱先生一筹莫展。已经换了几茬的县领导都对县志不感兴趣。朱先生竟然忍不住撂出一句粗话来:“办正经事要俩钱比上割筋还难!”难得啊,不为私,只为公,一代大儒,竟然为了全县百姓的事,像想市井泼皮一样骂街。另外一处体现了朱先生的儿女情长,朱先生在弥留之际,躺在白朱氏的膝上,叫了一声妈。我觉得这一声妈饱含了很多情感在里面,是这么多年对辛勤持家的妻子感谢,是弥留之际对于朝夕相处老伴儿的恋恋不舍以及对自己母亲的思念。

朱先生这个人物,给我了很多教育和启发,他的行为甚至成为我办事的原则和准则。虽然他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,但是我依然把他当成我的老师。记得高尔基曾经说:“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”,我信这一点;记得高尔基曾经又说:“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,只要我的眼睛、我的理智接触了它,它就活起来了”,我相信这没错;记得高尔基曾经还说:“热爱书吧——这是知识的泉源!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,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、忠诚和有理智的人,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、尊重人类劳动、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。”我完全认同!

对于这样大量的粘贴复制的高尔基名言名句,不免有被人怀疑我在凑字数,而且不知道为啥也脑中浮现了一个黑脸大白牙的形象对我说:“海燕啊可长点心吧,银(人)说你抄袭呢!”我想,如果真的是抄袭也不能叫抄袭,我们文人一般都把这个叫做引用,我引用上面的这些话只是想说,这些话在我小时候确实对我起了不少帮助,读过的一些书,书中的人物的行为,在指引着我,成为我模仿的对象。多读书,还是有好处的,但是要像朱先生一样,会读书,不能死读书,这样才能成为一代大儒。反之,就是书生意气,文人相轻。书生意气可以误国,文印相轻则引起党争,这些都前车之鉴。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书生和文人都是死读书,书呆子的代表,不能成为儒生,更没有儒家精神。

最后我想用朱先生自己的诗和他关门弟子黑娃(鹿兆谦)为他写的挽联来评价这个人物吧。

朱先生的诗:

踏破白云千万重,

仰天池上水溶溶。

横空大气排山去,

砥柱人间是此峰。

黑娃(鹿兆谦)的挽联:

“自信平生无愧事,死后方敢面青天”。

 

业务二部 刘欢

版权所有 北京汇诚金桥国际招标咨询有限公司  京ICP备08006430号-1  QQ客服 在线客服